请回答2017:事实核查组合拳出击,能否帮我们离真相更近一步?
2016年,人人都在谈论“后真相(post-truth)”,事实核查迎来元年。2017年,“假新闻(fake news)”一跃成了年度热词。
欺骗、质疑、阴谋,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周遭,对事实核查的呼吁也因此空前激烈。 回望这一年的事实核查生态,究竟对新闻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?本期全媒派(ID:quanmeipai)聚焦2017年风起云涌的事实核查领域,从实践到效用,看看重拳出击的魄力下,真相是否离我们更近了一步。
2017,事实核查成“标配”
今年是真相尤为艰辛,同时也更被重视的一年。从柯林斯英语词典发布2017年度热词——“假新闻”(fake news),可见一斑。词典编纂者认为,自2016年以来,“假新闻”一词的使用率增加了365%。
“鉴于社会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遭到破坏,今年,‘假新闻’不可避免地成为年度热词,”柯林斯词典语言内容主管Helen Newstead说,“‘假新闻’当选年度词语的消息是非常真实的新闻。”
在残酷的传播现状面前,各家纷纷发力事实核查领域。从老招牌到新巨头,它们都祭出了哪些大杀器?
老牌媒体:赌上信誉做核查
假新闻泛滥,就连叱咤新闻界多年的金字招牌都有可能翻船。比如今年7月,CNN就在“造假门”的迷雾中弄得一地鸡毛,同时也给所有老牌媒体敲响了警钟。
年初,BBC在新闻编辑室的核心部门就成立起专业的新闻核查团队。据BBC新闻编辑部主任Jamie Angus透露,目前这个团队总共有6人,未来将扩充至12人。团队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筛选虚假新闻,包括那些未经证实的消息,和不太容易分辨的虚假消息等。
此外,BBC还在媒体挤破头追求速度的当下逆势而为,推出“慢新闻”计划。正如全媒派往期文章《驯服假新闻这头小怪兽,BBC发力“慢新闻”捍卫媒体公信力》提到的,更多的资源会被用于发布篇幅更长、更有深度、制作更费时的文本报道和视频解说。
对假新闻的打击,也改变了BBC编辑部内的工作流程。Angus提到,现在,慢新闻与事实核查的选题在每天早晨的选题会上确定,与一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。
“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是,事实核查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流程。” Angus说,“这些问题包括,我们今天应该对哪些有争议的事件追根究底,以及Reality Check这种形式如何能够成为我们编辑部晨会重点讨论的一部分。”
《华盛顿邮报》早在2007年就创立了专业核查小组Fact Checker。今年它加大了核查力度,尤其瞄准了新上任的特朗普进行猛追核查。在4月,为了核查特朗普是否“夸夸其谈”,《华盛顿邮报》就对其上任后100天所提的主张进行梳理核查,标记了425条不实言论,并根据数量制成了日历图表。
双巨头:
为信息真实性挽尊
去年美国大选期间,对Facebook假新闻泛滥的质疑声到达顶峰。这位社交巨头自此痛定思痛,在今年年初打出了一套七大举措的生态重塑“组合拳”,其中就包括与Poynter国际事实核查原则的签署者、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合作识别Facebook上的假新闻。
Facebook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标记可疑信息
另一流量巨头谷歌,也积极担负起了净化信息环境的责任。此前该公司曾与Snopes和Politifact等事实核查网站合作,在搜索结果中直接揭穿虚假言论。
近日,它又与Poynter运营的一个非党派组织,国际事实核查网络(International fact - checking Network)合作。该组织将在全球范围内,为保障信息准确性而发力。其合作形式主要包括:增加世界上已认证的事实核查人员的数量,将审核代码推广到更多地区,并提供免费的事实核查工具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谷歌计划举办研讨会,并向新的事实核查机构提供辅导和财务援助。
而此举的目的则是,“这些合作伙伴可以为谷歌搜索和谷歌新闻内容的准确核实提供保障。”
重拳出击,成效几何?
老牌媒体大改编辑部、流量巨头争当纠错先锋,这样看似天罗地网的事实核查下,我们真的离真相更近了吗?
BBC &《华盛顿邮报》:核查成体系
老牌媒体公信力的大旗在事实核查中照样不倒,甚至将事实核查做成了专业栏目,系统化更加增强可信度。
在英国脱欧公投期间,BBC旗下的团队制作一批深度内容,发布在其子品牌Reality Check上,来对抗当时四起的谣言。Reality Check在专业团队的支撑下扩大了事实核查范围,定期对可疑事件进行专业核查,并撰文发布,成为BBC固定栏目。
截至目前,该栏目已经对包括社交热门话题“普京日历”、生活向话题“海鲜内的塑料含量”到政治话题“英国脱欧下一阶段的指导方针”在内的多种事件进行过深度调查,此举不仅让BBC在事实核查领域树立地位,也给读者更强的信任感。
《华盛顿邮报》与BBC的做法类似,旗下的Fact Checker成为独立页面,以堪比主页文章的质量发布事实核查相关信息。据该栏目年度盘点文章透露,2016年该页面的浏览量是2012年的5倍,而在今年,独立访客比去年又增加了20%。2017年依旧是Fact Checker历史中值得标记的一年。
今年该页面浏览量最高的10篇文章核查了《Ted Cruz声称飓风桑迪援助法案的三分之二“与桑迪无关”》、《关于共和党的保健法案,你需要了解的先决条件》等专业程度较高的报道。其中《特朗普表示,他的难民政策与奥巴马2011年的政策相似》高居榜首,特朗普发出声明当天,Fact Checker即进行核实,发现两者制定政策的背景及手段强度完全不可比较,特朗普的该说法无疑是在找借口。该核查一经推出,即获得一片点赞,刷新了该网站的历史浏览量最高记录。
Facebook:希望与失望并存
而对于每日信息更为繁杂,同时自身技术实力也更加强大的社交巨头来说,事实核查这一年的答卷可谓是喜忧参半。
上文提到Facebook今年建立新闻项目,提出与事实核查机构合作塑造更加健康的媒介生态系统。规划看起来无懈可击,但事实运作如何?
该项目的合作伙伴PolitiFact的执行主编认为,大部分效果都是积极的。“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事实核查的程序,而事实核查的目标就是帮助读者发现真相,”他说,“现在的方法完美吗?发展时间线完美吗?并不是。但是当一天结束,人们在脸书上可以询问某一则故事的真实性,而事实核查程序可以提供服务,这就达到了目标。”
十月份,Buzzfeed的Craig Silverman报道称,基于一份脸书发送给事实核查伙伴的泄露邮件,一旦有至少两个事实核查机构揭穿了一则消息,脸书的“假新闻标签行动”将会把假新闻的传播速度降低80%。同时,自从合作开始以来,PolitiFact已经核实了大约2000个URL,这是一个巨大的数目。因为该网站在其整个10年的发展历史中,发布的事实检查条目大约是15000个。
Factcheck.org的负责人Eugene Kiely对此表示赞同。他说,使用Facebook工具的好处在于,他的组织可以更快地核查事实。他说,自从该项目启动以来,Factcheck.org已经审核提交了近600条链接,而Facebook经常在24小时内就能标记出可疑内容。
但同时,Buzzfeed的报道也提到,一般来说一个核查标签浮现需要超过三天,而到了那时,对于这条脸书帖文的印象都已经基本形成了。另一事实核查网站Snopes的执行主编Brooke Binkowski表示,虽然Facebook目前进行的事实核查是不可忽视的巨大努力,但它并不是处理假消息的终极方式。
Facebook在可疑内容下进行标记,并在用户二次分享前进行提醒
她说:“这并不像花园里有杂草,你只要把它拔出来就行——你必须把所有东西都清理干净,我指的是人为的一整个假新闻生态系统”、“技术和算法无法完全纠正人类的行为。它们正在努力追赶,但是太慢了。”
此外,Kiely和Sharockman认为,Facebook的事实核查更关注局部细节的核实。Sharockman提到,他希望看到这个平台能在查出可疑帖子后,及时提醒以前与该帖子互动过的用户。Kiely则表示,“Facebook时常提到,他们很高兴地能看到某一点有了进展,以及假新闻正在这些页面上减少影响,但却不提供任何数据来支持他们的说法。”Facebook长期以来对平台数据的过分保护,使得事实核查的成果无法让人信服。
Snapchat:道阻且长
对于另一社交巨头Snapchat来说,它的事实核查之路还有很远。11月底,Snapchat发布最新的应用程序更新,该应用程序的重大改变在于“将社交从媒体中分离出来”。用户可以从Friends栏目获取好友的照片和故事。而来自发布者的新闻和内容则发布在Discover选项卡中。这些故事通过算法显示,就像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一样,例外的是在Snapchat的编辑部中,人类编辑们负责管理和进一步推广。
更新后的Snapchat呈现出内容的精细化分离
此次的更新举措,加上Snapchat长期以来更为精细化的管理,传媒界都对其事实核查的结果表示期待。但最终能收效几何,还需要时间的检验。
在信息传播速度尚未坐上火箭的过去,对传播内容的核查通常指事前核查,以确保信息在发布之初就是信用满分。但随着信息爆炸,速度争夺注意力成为媒体的新考题,目前新增的核查手段更多为事后核查。
正如前文Brooke Binkowski提到的那样,事实核查不能只停留在追加标签上,还要从根源上铲除假新闻生态环境。对于发展两年的核查领域来说,要交出一份完整的答卷火候未到,未来将如何对自身查漏补缺,更加值得期待。